
冬至,并非冬天到来的意思。而“一阳来复”后,是“复旦天心”,此后阳气将逐渐回升,代表了下一个自然循环的开始。
古语“冬至一阳生”,简单地说就是冬至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,这时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,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,能量充足!现在就跟小固一起看看冬至养生之法吧!
冬至后,就进入了数九寒天,俗称“冬九九”。按传统历法,从冬至开始算起,每九天被称为一个 “九”,总共九九八十一天,即是我们说的数九寒天。数到九寒之后,便 “九尽桃花开”,到了大地回暖,北雁南归的春天。
俗话说,三九补一冬。从冬至进入数九,将会是一年中很冷的时期,由于寒邪强盛而阳气不足(或亏损),人体寒凝经脉,经气运行受阻,就容易引发各种“冬病”。此时如能调理好身体,可扶正固本、培育元气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,增强体质,将对一整年都有益处。
01、扶正温肾益寿年
入冬后,饮食方面宜吃有温补益肾功效的“暖身食物”,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芡实、山药、栗子、核桃等。另外,还可以多吃益肾黑色食品,如黑木耳、黑芝麻、黑豆等。
同时,有一些传统功法和锻炼方式也可起到固肾培元的作用,如摩腰和“六字诀”中的吹字功。摩腰的锻炼方式为,端坐,宽衣,将腰带松开,双手相搓,以略觉发热为度;再将双手置于腰间,上下搓摩腰部,直至感觉腰部发热为止。
搓摩腰部,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、肾俞、气海俞、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,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。待搓至发热时,可起到疏通经络,温肾壮腰的作用。
“吹”字功锻炼方式为,直立,双脚并拢,两手交叉上举过头,然后弯腰,双手触地,继而下蹲,双手抱膝,心中默念“吹”字音,可连续做十余次,可固肾气。
总之,肾藏精,乃人之“先天之本”,主导着人体的生长盛衰。养生者,必须注意对肾中精气的保护和培养,正如古代养生家所言:“善养生者,必保其精。”
02、静养才能护新阳
冬至前后要注意不要做过多的剧烈运动,宜静,静养才能护新阳。所谓静养,是指把所有的意念抛空,气沉丹田,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。
陆游曾写下 “一阳萌生从此日,老人坚坐午达夕”,描述的就是他在冬至日中午打坐到晚上以修行养身的情形。
比较正式的静养是睡觉前,坐在床上,保持打坐姿态,两腿盘起,眼睛闭上,手自然放到腿上或者手掌闭合放于胸前。身体各个部分都放松下来,一点力气都不要,一点劲都不用,思想完全放松,深呼吸数次。
对于老人或者腰腿不容易盘起的人,可以坐在床边或者高度适当的凳子上,腿放平,不要悬空,两手放在腿上进行静养。
另外,晨练时或晚饭后,选择湖边、树下或者草地上,也可以保持一个较为固定的站姿,闭上眼睛放松全身。
03、南北食俗
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是脍炙人口的谚语,但我国南方地区则盛行汤圆,取其 “圆以达阳气”的吉祥寓意。
饺子品种有很多,白菜羊肉、香菇牛肉、芹菜猪肉、韭菜鸡蛋、肉三鲜、素三鲜等,而且,饺子的蘸料也是很讲究的,红油泼辣子,蒜蓉小米醋……
而汤圆的芝麻馅、红豆馅、花生馅、豆沙馅、水果馅也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,数都数不过来。
不论是吃饺子还是汤圆,冬至这顿节日饭的意义,是家人团聚。北方人吃饺子,寓意回归;南方人吃汤圆,寓意团团圆圆。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心上总是温暖的。